茶叶籽油精炼实验研究.pdf
0引 言 长期以来,人们对茶叶的关注远远大于茶叶籽。2009 年, 卫生部颁布了批准茶叶籽油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的 公告,人们才越来越关注茶叶籽的开发与利用。 茶叶籽的整籽含油10~15%。茶叶籽油含有80%~90% 的不饱和脂肪酸,脂肪酸组成与山茶油、橄榄油相似[1], 但茶叶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20%~30%,高于山茶油 和橄榄油,并且VE含量较高,因此,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 价值很高的食用油脂。 我国现有茶园160万hm2, 若茶叶籽产量按525kg/hm2 计算,我国每年潜在茶油84万吨[2]。 但市场上目前很少有 茶叶籽油产品,可见对茶叶籽的开发利用力度还不够。 压榨的茶叶籽毛油色泽深、酸价较高,且含有茶皂素 等一些杂质,油脂具有苦涩味,不能直接食用[3]。 因此,必 需对茶叶籽油进行精炼。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茶叶籽油 的精炼方法,制备茶叶籽精炼油。 1材料与方法 1.1材料 茶叶籽毛油, 由江西信江特种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 司提供。 1.2试剂活性白土,氢氧化纳,从市医药公司采购,为分析纯。 1.3主要仪器与设备 WSL—2比较测色仪,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;7312— I型电动搅拌机, 上海标本模型厂;HH—6型电热恒温水 浴锅,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;脱臭器,自制。 1.4测定方法 磷脂含量,按GB5537-1985测定; 酸价(AV),按GB/T5530-2008测定; 过氧化值(POV),按GB/T5538-2008测定; 色泽,按罗维朋比色法测定。 1.5油脂精炼方法 1.5.1精炼工艺 1.5.2水化脱胶 称取茶叶籽毛油,置于水化锅,60rpm进行搅拌加热, 待油温升至75℃时,量取油重5%的水,水温与油温相近, 均匀地淋洒到油中, 当油中产生颗粒时, 转速降低到 30rpm再搅拌10min,停止搅拌,升温至80℃,恒温静置 8h,视油水完全分层为准,分出上层油,得到脱胶油。 1.5.3化学碱炼 根据如下公式算出加碱量。 加碱量=0.714×酸价×油重×(1+超碱量%)×10-3 称取脱胶油,置于碱炼锅,搅拌加热到70℃,称取按 上式计算的烧碱,加软水配成10%的碱液,快速均匀的淋 洒到油中,用80rpm进行搅拌,当油中产生皂脚颗粒,转 速减慢到30rpm,10min后停止搅拌,升温至80℃以上,恒 温静置8个小时,当皂脚完全沉淀,将上层清油转移至洗 涤锅。然后将油温升到85℃,用油重10%的热水进行洗涤 后,恒温静置2h,分离出上清油,得到脱酸油。 1.5.4吸附脱色 茶 叶 籽 油 精 炼 实 验 研 究 陈升荣, 罗家星, 张 彬 (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, 江西 南昌330047) 摘要:本文以茶叶籽毛油为原料,通过水化脱胶、化学脱酸、吸附脱色和汽提脱臭实验,确定精炼工艺操作 参数,制备得到茶叶籽精炼油。 关键词:茶叶籽油;精炼 Research on the refineing technology of tea seed oil CHEN sheng-rong, LUO jia-xing, ZHANG bin (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, Nanchang, 330047, China) Abstract:In this paper, tea seed crushing crude oil as raw material, through experiment of hydrating degumming, chemical deacidification, adsorpting decolorization and gas stripping deodorization to determin- ing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refining process, and we have obtained the refined tea seed oil by the ex- periment. Keyword: tea seed oil; refinement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 034 准确称取脱酸油,置于脱色锅中,搅拌加热到100~ 103℃,脱除油中水分,待油清亮,加入油重2%的白土,油 温维持在95~100℃,搅拌脱色20min。 然后进行过滤,得 到脱色茶叶籽油。 1.5.5汽提脱臭 在自制的脱臭装置中进行脱臭。 先把脱色油加入到 装置中,抽真空加热,压力为-0.1MPa,当油温达到180℃ 时,通入水蒸气汽提脱臭,持续操作2h,停止通入蒸汽和 加热,通水冷却,当油温降到100℃以下,破真空,得到茶 叶籽精炼油。 2结果与分析 2.1水化脱胶 茶叶籽毛油中的胶类物质主要是磷脂类物质,水化脱 胶的目的是脱除毛油中的胶类物质,以利于后续的加工及 油脂的贮藏。 经测定茶叶籽毛油的磷脂含量为0.51%,经 过水化脱胶后磷脂含量下降到0.047%。 在水化脱胶的操 作中,加水量、操作温度和搅拌强度是脱胶工序中非常重 要的因素,三者相辅相成。 一般胶质含量多,操作温度也要 随之升高,高温脱胶还可以破坏茶叶籽毛油中的茶皂素。 水化脱胶还受油脂中杂质,比如电解质、水分的影响。 2.2化学碱炼 碱炼是油脂精炼中的关键工序, 是油脂中的游离脂 肪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,可以除去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。 茶叶籽毛油的酸价是5.3mgKOH/g,经过碱炼,酸价下降 到0.2mgKOH/g,达到一级茶油的标准。 在碱炼过程中,碱 液浓度与碱炼操作是关键:实验采用高温碱炼,碱液浓度 为10%,用较低浓度的碱液,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碱与中性 油反应, 减少油的损失; 搅拌强度是碱炼操作的重要因 素,操作时控制好搅拌强度,使皂脚颗粒能够絮凝,不产 生乳化现象。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油中皂脚生成情况, 当出现皂脚颗粒,要及时减缓搅拌速度,避免皂角颗粒被 打碎上浮,造成皂脚分离困难。 2.3吸附脱色 脱色操作是采用吸附剂白土脱除油脂中色素, 同时 也脱除油脂中残留的皂脚和杂质。 油脂在脱色之前色泽 是R5.6、Y50,经过脱色之后,色泽降到了R1.0、Y30,色泽 达到一级茶油的标准。 在脱色工序中吸附剂种类与用量 对脱色效果有很大的影响。 脱色一般使用的脱色剂有白 土和活性炭。 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比白土强,这是因为活性 炭具有疏水性,能够吸附高分子物质,对除去油中绿色和 红色色素非常有效,但其滤饼的含油率较高,同时活性炭 的价格相比白土来说要高。 因此,从经济的角度看,工业 生产上选用白土较好。 用量的多少要根据使用的吸附剂 种类和油脂色泽的深浅来确定,一般在油重的1~4%。 2.4汽提脱臭 脱臭是为了脱除油脂氧化过程产生的醇、醛、酮和不 饱和碳氢化合物、游离脂肪酸、溶剂味和吸附剂的气味等。 脱臭之前过氧化值为7.2mmol/kg,在经过汽提脱臭后,茶 叶籽油中原有的特殊味道以及脱色过程中白土产生的腥 味完全被除去,经测定过氧化值为1.0mmol/kg,比毛油有 大幅度降低,表明脱臭过程已经把绝大多数的醛、酮、游 离脂肪酸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等脱除掉了, 已达到了脱 臭的目的。 过氧化值达到了国家一级茶油的标准。 2.5指标测定 在经过汽提脱臭之后, 对茶叶籽精炼油的主要指标 进行了测定,结果如表1: 表1茶叶籽精炼油与毛油主要指标的比较 茶叶籽精炼油色泽、酸价、过氧化值都达到了一级茶 油的标准,物理检测无杂质、无异味,具有茶叶籽油特殊 的气味,品尝具油脂本身滋味,无其他味道。 3结 论 本实验以茶叶籽毛油为原料,经过试验确定的精炼 工艺操作参数是:水化脱胶的温度为75℃,加水量为10%, 颗粒形成后,搅拌转速由60rpm降到30rpm;化学碱炼的 操作温度是70℃,碱液浓度10%,反应10min,皂脚形成 后, 搅拌转速由80rpm降到30rpm; 吸附脱色白土用量 2%,脱色温度95~100℃,搅拌转速60rpm,20min;汽提脱 臭的温度是180℃,压力-0.1MPa,汽提2h。 茶叶籽毛油经过水化脱胶、化学碱炼、吸附脱色和汽 提脱臭,茶叶籽得到精炼油,其色泽、酸价、过氧化值达到 GB11765-2003一级茶油的标准,经品尝无异味,具有茶 叶籽油本身的气味和滋味,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植物油。 参考文献: [1]陈德经,等.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的成分比较研究[J].中 国油脂,2011,36 (3):69-70. [2]马跃青,张正竹.茶叶籽综合利用研究进展[J].中国油 脂,2010,35(9):66-69. [3]陈林杰,麻成金,等.茶叶籽油精炼研究[J].中国油料作 物学报,2008,30 (2) : 235-238. ????????????????????? ?????????25.4mm?? ?Y50 R5.6?Y30 R1.0?Y35 R?2.0 ????? ?? ??? ?? ??? ?????? ??!“?? ?????# ???!“?? $%mgKOH/g?5.3 0.2 ?1.0 &’()mmol/kg?10.2 2.5 ?6.0 ?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 035